前言:1999年,王曉華擔任廣西柳工集團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成為了柳工“當家人”。在他作為柳工一把手期間,柳工業績突出,榮獲“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世界工程機械50強企業”、“中華誠信鼎”、“CCTV2005年度中國最具價值上市公司”、“全國企業文化先進單位”、“全國質量獎”等多項殊榮。王曉華以山水情懷管理企業,使柳工在一路走來的風雨兼程中充滿活力,得到長足、穩健的發展。
(王曉華近影)
哲人自有獨特的思維方式
王曉華是哲學碩士,遇到問題,經常會像“思想者”羅丹那樣托腮深思。
也許是深得哲學思想的熏陶與洗禮,恩澤和頤養,使得王曉華在思考問題時,經常上升到哲學的高度,讓那些看似教條的管理模式,融入到哲學的理念當中,從而變得詩情畫意,意味深遠。
中國的哲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山水情結,或者說通過對山水風物的意象來解釋和激發對事物的感悟與發現,以及對人生觀世界觀的詮釋。比如見了山,就會想到睿智豁達、從容篤定、超凡脫俗、卓爾不群、堅定信心;見了水,就會想到博大包容,迂回婉轉,百折不撓、承前啟后、前仆后繼,自強不息等。王曉華也不例外,他從山水風物中悟到了一些能夠與企業管理內在聯系的依據,可用于書寫企業的遠大抱負,于是他提出“山外有山樓外樓,更有英雄在前頭”,讓柳工人要放眼世界,走國際化道路;雖然這些年柳工這個“中國工程機械的搖籃”常被外界譽為“行業排頭兵”,但在國外還有卡特比勒這個世界級的“龍頭老大”擺在柳工面前,柳工要借用這個“標桿”來完善自我,力爭上游。
接著,他又(you)提(ti)出(chu)“永不(bu)停息”,“追求無止境(jing)”,以(yi)此告誡柳(liu)工(gong)全體員工(gong),不(bu)管(guan)做到(dao)哪一步(bu),都不(bu)可安于現狀(zhuang),驕(jiao)傲自滿,停止不(bu)前,只有(you)不(bu)斷攀登,才能到(dao)達(da)高(gao)山仰止人為峰的境(jing)界。他把審時度勢、安居思危(wei)、以(yi)人為本、和諧共榮這些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都運用到(dao)企業管(guan)理中去(qu)了。
居安思危,不可坐以待斃
許多人都說王曉華運氣好,有福相。福相是天生的,不說也罷。但就運氣而言,他認為自己的運氣比起以往的柳工歷屆領導來,絕對處于優勢。在他成為“一把手”時,柳工已打下了良好基礎,一切都在正常軌道上平穩推進,這使得他能騰出時間精力來思考企業的長遠規劃。
說起來王曉華也稱得上“老柳工”。1970年,剛滿18歲的他下鄉插隊歸來,成了柳工鑄鋼車間的一名工人。他工作兢兢業業,腳踏實地,1975年任鑄鋼車間黨支部副書記,1987年任柳工廠長助理。期間,他從企業考入大學,又在職攻讀碩士研究生。無論身在何處,他始終關注著培育自己成長的企業,關注著柳工如何在歷屆領導班子和幾代柳工人的共同奮斗下,不斷刷新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紀錄。1993年他任柳工副董事長、副總經理。6年之后,他成為柳工的“大當家”。
當家人對柳工的生存狀況自然是了如指掌。當時,雖然柳工頭上仍戴著眾多熠熠生輝的光環,但氣度和雄風卻籠罩在一種遲緩疲憊的晦黯里:企業內部缺乏活力,外部缺乏競爭力,銷售額在產品市場份額領先的大好機遇中,出現了令人擔憂的負增長;加上小富即安的思想在一些員工頭腦中長期維系,一種井底之蛙的驕傲和自滿蔓延開來,這足可以讓一個活蹦亂跳的青蛙在逐漸加熱的水杯里直至煮熟都渾然不覺——這種狀況令他擔憂,令他發怵。
他想,柳工絕不能做一只坐以待斃的青蛙。柳工人應當看到“排頭兵”的頭銜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激勵企業勇往直前,也可能成為一種無形負擔,阻礙企業不斷朝前看。要保持“行業排頭兵”的地位,絕對不能靠守。柳工基礎良好,潛力深厚,具備發展條件,應當有新的突破。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這(zhe)(zhe)種思(si)維方(fang)式在哲(zhe)學(xue)上(shang)被稱為“居安思(si)危”。王曉華運用這(zhe)(zhe)種思(si)維認真(zhen)分析了(le)柳工停(ting)滯不前的(de)原(yuan)因(yin)。他已經清(qing)晰地看到(dao)這(zhe)(zhe)時的(de)柳工,就(jiu)像長(chang)期滯留在某一個風(feng)(feng)平(ping)浪靜的(de)港(gang)口中的(de)一艘(sou)保存完(wan)好(hao)、外表光鮮、結構(gou)牢(lao)固、設備齊全的(de)大船(chuan),如果(guo)這(zhe)(zhe)艘(sou)船(chuan)老在一個地方(fang)停(ting)留,長(chang)時間(jian)不經風(feng)(feng)浪沖刷,它的(de)船(chuan)殼會長(chang)滿青苔,它的(de)零件會銹(xiu)跡斑斑,它的(de)外觀(guan)會死氣沉(chen)沉(chen)。因(yin)此,當(dang)他這(zhe)(zhe)個“船(chuan)長(chang)”走馬上(shang)任后(hou),他立志要和自己的(de)團隊“開”著這(zhe)(zhe)艘(sou)停(ting)泊(bo)的(de)大船(chuan)乘風(feng)(feng)破浪,到(dao)達(da)新的(de)彼岸(an)。
審時度勢,謀長遠大計
王曉華把自己的哲學思想灌輸到工作上的各個環節中,他和團隊齊心協力,發揮優勢,帶領員工大干快上,以盡快走出低谷,發展壯大,再度輝煌。
王曉華的思維方式有其獨到的地方。他對宏觀的東西能夠把握準確,在運用哲學的指導思想來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時,也更得心應西手,游刃有余。此時,他苦心積慮思索著更深層次的東西,他深知,管理不僅僅要用文化去感染,更需要制度去管理。在公司戰略目標確定后,干部就是決定性的因素。當務之急,就是要建設一支信念堅定、作風廉潔、高效精干,能帶領和推進柳工快速永續發展的一流管理者隊伍。
在這種關鍵時期,他對中層以上干部提出了“樂于奉獻、敢于挑戰、善于協調、勇于承擔”的“十六字”要求,希望大家能夠應對各種挑戰、機遇、關系。同時,他率領全體柳工人破釜沉舟,投身到第二次創業的大戰之中。
市場的(de)(de)(de)風云變幻(huan)莫測,“戰(zhan)(zhan)(zhan)爭(zheng)”的(de)(de)(de)硝煙風起云涌。先是(shi)中(zhong)國(guo)(guo)(guo)(guo)加WTO以后,卡特彼勒等(deng)國(guo)(guo)(guo)(guo)際(ji)(ji)巨頭大(da)(da)舉進軍中(zhong)國(guo)(guo)(guo)(guo),之(zhi)(zhi)后又是(shi)持(chi)(chi)續不斷的(de)(de)(de)價(jia)(jia)值(zhi)大(da)(da)戰(zhan)(zhan)(zhan),使得中(zhong)國(guo)(guo)(guo)(guo)工(gong)程機(ji)械行業疲軟不堪。面(mian)對一(yi)波(bo)未平一(yi)波(bo)又起的(de)(de)(de)“狼來(lai)了(le)”,王曉華穩(wen)如泰(tai)山,坦然(ran)面(mian)對。他帶領(ling)柳工(gong)人(ren)(ren)高舉起“立足(zu)自主創新,打造世界(jie)柳工(gong)”的(de)(de)(de)大(da)(da)旗,走國(guo)(guo)(guo)(guo)際(ji)(ji)化的(de)(de)(de)雄關大(da)(da)道,讓(rang)自己(ji)的(de)(de)(de)實力在國(guo)(guo)(guo)(guo)際(ji)(ji)競(jing)爭(zheng)中(zhong)經(jing)受(shou)考驗,為民族工(gong)業爭(zheng)一(yi)席之(zhi)(zhi)地。而面(mian)對價(jia)(jia)格戰(zhan)(zhan)(zhan),他堅持(chi)(chi)按質(zhi)論價(jia)(jia),并(bing)亮出(chu)自己(ji)的(de)(de)(de)“秘(mi)密武(wu)器”:做(zuo)到人(ren)(ren)無(wu)我有,人(ren)(ren)有我優,充分利用國(guo)(guo)(guo)(guo)內國(guo)(guo)(guo)(guo)際(ji)(ji)一(yi)切優勢(shi)資源,把競(jing)爭(zheng)轉(zhuan)向技術、質(zhi)量、服務的(de)(de)(de)綜合競(jing)爭(zheng)上來(lai),用“價(jia)(jia)值(zhi)戰(zhan)(zhan)(zhan)”打贏“價(jia)(jia)格戰(zhan)(zhan)(zhan)”。
解放思想,增強創新意識
經過兩三年的努力,柳工終于走出了處于長時間停泊狀態的冰凍期,取得了令整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都感到驕傲的輝煌業績。特別是從2001年到2004年,柳工更是以迅猛的態勢躍上了全新的發展臺階,各類工程機械年產銷量不斷攀升,其中,裝載機年產量飆升到世界第二位。柳工集團公司銷售收入也從幾年的10余億元至2007年就已經猛增至突破百億大關,受到世人矚目。“柳工現象”一度成為眾人談論的佳話與熱點。
是什么能夠使柳工在短短幾年取得如此非同尋常的業績呢?應該說首先是思想。因為思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而王曉華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會運用哲學思想。一個會運用哲學思想的人,會認準目標,勇往直前。
為什么要強調思想呢?因為思想具有獨立自主和創新意識的非凡意義。因為思想的靈光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解放思想,可以使柳工的舞臺變得更加生龍活虎,絢麗奪目。
王曉華不斷向人灌輸解放思想的理念:
——為什么要反復強調解放思想呢?因為解放思想可以洗滌僵化,有利于我們的發展創新。
——柳工的創新不僅僅是技術的創新,還有思路的創新、產品的創新。我們將繼續堅持技術創新,不斷地向國際巨頭學習,以實現柳工的自強夢,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自強夢!
——思想解放要突出兩個字,一個“敢”字,一個“新”字。“敢”就是敢為人先,敢于突破;“新”就是創新觀念拓新思路,謀新辦法、建新業績,把不可能的事變得可能。
……
思(si)(si)(si)想(xiang)是(shi)(shi)有靈性的,也是(shi)(shi)有靈魂的。在(zai)這些思(si)(si)(si)想(xiang)方(fang)針(zhen)的指導下,柳工(gong)的各項工(gong)作從思(si)(si)(si)路到實踐都有了很大的改觀與(yu)提升(sheng),一切都在(zai)穩健、有序、快速地發展著。
永不停息,追求無止境
人們都愛說哲學是智慧之學。那么哲人就應該是智慧之者。
智者,其實也未必都是哲人;但哲人,必定是智者。而所謂的哲人,在王曉華看來并非專指從事哲學研究的哲學家,而是囊括一切領域中的那些具有聰明、智慧和某種特殊技能的人。在柳工,這些人是技術專家、生產能手、勞動模范,崗位精英,是企業中的一切優秀員工,這些員工,就是人才。為此,王曉華要求柳工一定要以人為本,要把優秀員工當成企業的財富;要在全公司內營造學習、創新的氛圍,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要讓廣大員工樹立終身學習和崗位成才的抱負,真正建立起一支優秀的研發、制造、管理人才隊伍。
在他的感召下,柳工的人才庫建立起來了,柳工的“廣西人才小高地”牌子掛起來了,“博士后工作站”的工作開始運行了,一個個培訓基地的配套設施逐步完善了,走出去、請進來的學習交流頻繁了,洋為中用,古為今用 “拿來主義”的學風濃厚了,終身學習的意識增強了,一套完整的人才體系建立起來了。他把重視人的價值、人生理想、人生境界、人格培養融入到“追求無止境”之中。
天道酬勤,事在人為,永不停息的追求結果,使柳工在近10年間不僅邁上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快車道,使柳工在長期的穩中求進中產品出口不斷實現新的跨越式,使柳工的優質產品銷往美國、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80多個國家。而且,隨著“東擴”、海外建廠、收購波蘭HSW公司和ZZN工廠、與芬蘭組建合資企業等行動,柳工家族產品不斷得到拓展,使其在激烈的競爭中更加充滿個性與活力。
這一切,令王曉華這個集全國勞模、全國明星企業家、國家首批高級職業經理、十七大代表等榮耀于一身的柳工領軍人物倍感欣慰。同時,他深知,柳工要追求卓越,成為世界級企業,還有許多高峰需要去攀登,還有許多體系需要構建。
走咧!風聲水起,征帆又揚起來了。作為柳工的領航人,王曉華無論身在何處,他都會以一個哲人的山水情懷不斷書寫人生大志:于山,是“山外有山樓外樓,更有英雄在前頭”;于水,是“永不停息,追求無止境”。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jsrach.net 豫ICP備12019803號